绵潭村依山伴水,位于新安江畔,是附近一个比较大的居民点。绵潭距离深渡镇六七公里,约45分钟的水路,坐落在国家AAAA级风景区新安江山水画廊之中。(关于新安江山水画廊,请参阅《徽州黄山新安江山水画廊风景区游船旅游攻略)
棉潭建筑多为徽州风格,有马头墙等标志,但多为近些年新建,多为比较方正、大窗户的改良建筑,就此可参阅百合徽州网《徽州建筑为什么墙高、窗户少又小》。
棉潭九姓捕鱼表演
在绵潭你可以观赏九姓捕鱼山水实景表演。
其实, “九姓渔户”,亦称“船上九姓人”、“江山船户”等,是中国古代终生船居在富春江、新安江、兰江上乃至江山港、常山港、衢江、桐江一带的一个特殊群体。有徽州土著说,陈友谅部属说,江山歌伎说,亡户舟居说等多种地方志记载。新安江两岸渔民众多,九砂、棉潭等基本家家捕鱼,渔季游客会看到满江渔网,不过这里其实更多用大渔网捕鱼,很少用手抛网、鱼鹰这种。“九姓捕鱼”故事
相传,北宋徽宗二年,朝廷剿灭了以歙州方腊为首的农民起义军,并在歙县一带实行了残酷的株连九族活动。据说最后一次捕捉了方、汪、高、李、张、程、周、叶、朱九个姓氏的老幼妇孺一百零六人,由韩世忠押解汴梁处治。
木船行至绵潭,忽然狂风大作,暴雨如注,只得紧倚山崖停泊。是夜,韩世忠忽得一梦,一道童赐他九株人参,口中一再唱喏:“善哉,善哉!”韩世忠醒来沉思良久:九株者暗喻九族,“参”同生音,示意要他放生,又见那一百零六人个个泪流满面,凄楚动人,老者已逾古稀,幼者嗷嗷待哺,妇孺骨瘦如柴,更有几个挺腹待产的孕妇,韩世忠顿起怜悯之心,将九姓族人暗自释放,谎报船覆人亡。
为免日后生祸,韩世忠临去时下了四条禁令:一、禁止穿鞋,二、禁止离船定居,三、禁止与岸上人通婚,四、禁止与任何人讲叙今日释放之事。从此,九姓人以自己不同的方式进行捕鱼活动,形成了九姓捕鱼的民风民俗,以至“打不完的绵潭鱼”的民谣流传至今。
九姓捕鱼中最为亮点的是渔鹰捕鱼。中国渔鹰捕鱼至少可以追溯至距今2000年的东汉早期。新安江水清鱼丰,渔鹰捕鱼曾是中国江南较为普遍的渔猎方式。延续了数千年的渔鹰捕鱼方式正在消失。有幸的是渔鹰捕鱼方式在新安江上得以延续。渔人站在狭小的小船上,手持一根根细长的竹竿,船上有鱼篓,数只渔鹰。鹰的脖子用圈圈箍着,只允许能呼吸,一到河里,渔人竹竿一幌,几只渔鹰扑扑下河,不一会,陆续有渔鹰叼着大鱼浮出水面,游近小船,渔人将之扶住上船,将鱼吐入鱼篓。
通过棉潭的九姓捕鱼渔风千古情表演,可以了解古老的人文历史,构思不错,缺点是艺术性不足。江边还有专门为观看“九姓捕鱼”演出修的栈道。
唱不完的绵潭戏
棉潭上岸后,锦衣坊牌坊后面的老建筑,大门上方悬挂“源远流长”匾额,里面就有锦衣坊古戏台。
当地的百姓,一直都流传着“打不完的漳潭鱼、砍不完的九砂柴、看不完的绵潭戏”的谚语。
绵潭村自古有爱听戏、唱戏的传统,因为徽商的鼎盛,有强大的财力支撑,逢年过节、办喜事经常请有名的戏班子来村中演出,三百年前徽班进京衍生出国粹京剧,且绵潭古为重要的水路码头,过往客商经常留宿绵潭,碰上村中演戏,也会参与到其中来。京戏、徽戏、黄梅戏、绍兴戏皆有,那戏文更是一曲一曲、一场一场。村中戏可谓年年不断,月月不停。
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地方特色。即使文化大革命时,这里也有一支文艺宣传队演样板戏,这样的传统一支延续至今。船一近岸,就能听到咿咿呀呀的戏曲声,台上的演员多是村中很会唱戏的长者。
数百年来,这些土生土长的绵潭人,白天荷锄南山,晚上结伴看戏,一直将绵潭戏唱到了今天。
有游客就说了它的奇人奇遇:
开场戏黄梅小调颇有韵味。不过后面的添头很多游客不喜,如少林寺传人的武功表演,推销“大师”的字画。在此地,我遇到了一个“牛人”,此牛人是当地的农民。套用散版内好友口气“很强悍滴说”。却听我道来。我们 刚上岸,只听见一声大喊“张阿根,唱戏咯”只见一个两手相拢管装的老汉立马应了一声,遂脱下农装换戏装。一会,我们就来到他们的农家大戏院,听那老汉唱当地的绵戏了,只见他,唱,念白有板有眼,有模有样,很有意思,就是口音重了,呵呵!大概听了一刻钟的绵戏。那唱戏的阿根兄说要表演他的绝活“新安江上捉白条”(一种鱼)。于是,我们就等他脱下戏装换渔装,看,这就是他的捕鱼工具。
有位看过棉潭戏的游客说:“棉戏是地方戏,应该算小众的戏种,曲调与黄梅戏有几分相似,演员都是有点年纪的当地农民,但是表演非常认真。有报幕员,共三段戏,虽然听不懂唱词,但是有好听的调调就足够了。”
将军埠和锦衣坊
棉潭还有牌坊锦衣坊,上了锦潭码头,迎面所见是一座“锦衣坊”石牌坊,上书“武镇南粤”。
明嘉靖年间,绵潭汪氏六十七世元五公之礽孙肇姓七十四世添宁公汪瓒,因抗倭有功,诰封明威大汉将军,任锦衣卫指挥使,钦赐莽衣玉,明主恩荣建“四脚牌坊”(四脚牌楼),即锦衣坊,制日:“文官下轿,武官下马”。民族英雄、添宁公之子汪瓒,因抗倭有功,封明威将带。
奉旨冬至日,衣锦荣归故里祭祖,官船行至绵潭“牌楼前”遇水干河浅,族人抬千斤巨石沉于江边,用石板砌台阶成埠,迎将军登岸,此埠始称“将军埠”。
棉潭枇杷
棉潭以枇杷著名,棉潭即为三潭枇杷中的一潭。
棉潭是三潭枇杷当家代表性品种大红袍枇杷的发源地。清同治十一年(1872年),果农汪长才在实生苗中发现 大红袍品种,当时称;“大红花”。其子汪大义又将品种进行人工嫁接,无性繁殖,培植而成大红袍新品种。其色泽鲜艳,果形大,汁多,肉厚、化渣,口感好,味 醇甜、品位高、易储运、保鲜长等特点,深受喜爱。
棉潭旅行攻略
现在新安江山水画廊景区游船,在棉潭是必停的,游客可以下船观赏棉潭戏。旅行者如果想自行去棉潭,可以从深渡搭乘当地交通班船,船费仅需七八元左右。详情可参考百合徽州网的《游览新安江山水画廊的高性价比选择:坐本地交通船3小时只需10元》。也可以从陆路直接到达棉潭。百合山庄到九砂比较近,但没有陆路,需40分钟左右船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