徽州查济古村

作者:佚名 点击:2018-10-18 13:09:00

十里查村九里烟,三溪汇流万户间。祠庙亭台塔影下,小桥流水杏花天...

说起徽州风情皖南风光,大部分人首先会想到黄山宏村,却不知道皖南这大大小小的古村落,连当地人也点不清。“十里查村九里烟,三溪汇流万户间。祠庙亭台塔影下,小桥流水杏花天”的查济古村,便是一枚遗珠。

徽州查济古村

查济古村,处在皖南,黄山山脉的北部山区,太平湖北岸,泾县、太平、青阳三县的交界之处,属于泾县范围。村庄极大,方圆20多平方公里,始建于隋初,兴于宋元,鼎盛于明清,废毁于晚清及近代,至今已有1380余年的历史。因为村里现存明清古建筑较多,且废墟绵延, 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查济古村历史悠久。查姓村落始建于唐武德八年,迄今已近一千四百年。《查氏宗谱》记载:“显于泾则自文熙公。公生于陈宣帝太建间,及唐武德间,特荐为池,南岩二州刺史。始于震山乡菥下,遂为宣南著姓”。

现查济为查姓正村,查姓村落绵延数十里,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中核心保护区的面积就达48.80公顷,建设控制地带有90.22公顷,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古村落之一。

查济地处徽文化与江南文化过渡带上,属亚徽文化范畴,是研究徽文化影响边沿或徽文化扩展扩散的生动实景。查济独特的地域文化主要表现在两点:一是查济村两层以上的楼较少,相较于徽州其他村落大多以两层楼居为主,呈明显的弱化趋势。二是村落离佛教圣地九华山较近,村民多信佛教,与徽州一般村落“不尚佛志”和“不庙而祠”有很大区别。查济村有文字记载的庙宇23座,均散布于村子周围的山上。但宗教活动又受到宗法制度约束和支配,村中大小宗、支祠达百余之多。查济古民居是徽文化深入延伸的实证,是皖南古村落整体形象必不可缺的华章。

查济古村落沿岑溪、许溪、石溪而建,三溪皆穿村而过,形成全村给水系统和良好的生态环境。溪水两岸及巷陌皆用石板铺砌,路随水转,曲折迂回,绵延数里。正街以外,宅第散布,高低起伏,疏朗有致,是一派天然淳朴的田园景色。旧有诗云:“十里查村九里烟,三溪环绕万户间。寺庙亭台塔影下,小桥流水杏花轩。”村落四周布有四门(钟秀门、平顶门、巴山门、石门)、三塔(如松塔、青山塔、巴山塔),三水流中,村落仿佛如山水画般的意境。

查济古民居巧妙地融于自然山水,并与心理象征结合,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独一无二的形象特征。村落依山傍水,民居因形就势。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曾赞道:“形式、地势特别有趣,从一个小沟进去,几道桥,有层次的,一层一层的。”借景、对景的应用娴熟自然,村落完全融入在自然景观中,与其成为一体。

查济的另一特色是桥多,现存明清古桥30余座,密集处间隔仅20余米,有平式、拱式两种建造形式。所有桥皆有文化内涵,相邻之间,各具匠心,绝无雷同。查济因地处深山,山洪较多,河岸一般砌护较高,在地势起伏中勾勒出层次分明的线条,形成独特的深山水乡风韵。

历史上,查济古村以完整的宗族治理为基础,形成“先建沟渠,后建房”的制度,建立、完善了比较完整的地下排水系统,不仅是数百年来查济古民居持续发展利用的重要基础设施,而且是皖南古民居建筑群中现已留存不多的实物例证。村中自古尊儒术,重教化,文风昌盛,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文化现象,如程朱理学的封建伦理文化、聚族而居的宗法文化、村落建设中的风水文化、贾而为儒的徽商文化,并保留大量吴越古音的方言土语以及民俗、服饰、饮食等方面所特有的文化现象。

查济现存的元至清时期古建筑,达二百余处,且门类众多。现有明代村门2座,清代宝塔2座,祠堂5座,坊1处,庙2座,坊(门坊、里坊、墓坊)4座,明代民居44座,清代民居86座,如同古建筑博物馆。村内道路和水系维持原状,正街与支干道以及连接巷、弄及花岗岩石板路面均得到保留。查济古建多为精品,宝公祠、洪公祠、二甲祠、爱日堂、翔义堂、怀素堂、承美堂、红楼桥、德公厅屋为其中的代表。这些古建筑三雕精美,采用地域独特建筑装饰材料—花砖。

查济古村落在建筑用材、制作工艺上也有很多独特的地方。和徽州古建一样,查济三雕丰富,特别是木雕,尤为突出。主要表现柱础上雕刻特别精美,和徽州忽视柱砖的装饰形成鲜明的对比。另外有江南特有的花砖,作为房屋门面的装饰。和徽派古建筑大量使用门罩等相比,各具情调,也使查济民居正立面更为丰富多彩。因花砖的制作工艺已失传,更显突出某些古建筑突出的文物研究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。

请支持独立网站百合徽州网:转发请附链接http://517baihe.com/a/201810/183.html 。

本文话题: 徽州古村

相关文章
  • 徽州古村:潜口镇坤沙村

  • 徽州北大门杨村:上村姓蒋,下村姓谢,

  • 皖南古村黄田:为母而建洋船屋

  • 千年南溪古寨先祖从徽州篁墩迁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