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年徽州人怎样去杭州

作者:徽山水 点击:2021-03-23 11:53:00

500年来徽州人前赴后继奔向杭州,留下了太多关于徽杭之路的辛酸往事...

北宋年间更名的徽州,亦即今日的黄山市,位于我省的最南端,地处皖赣浙三省交界的地方。这里山川灵秀,人杰地灵,是安徽最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之一。

赵时勉说它“深巷重门人不见,道旁犹自说程朱。”

不仅坐拥世界级的风景 - 黄山,还拥有散落在群山中的各个别具特色的皖南古村落,可谓得天独厚的一座流动的明清博物馆,一个顶级的世外桃源。

徽州古村落大都依山傍水而建,既体现着古老的风水秘术,又透露出些许无奈。这都是迫于地理条件的无奈而为之。

从地图上不难看出,古徽州地区处于皖南丘陵的群山之中,四处皆是茫茫山丘。

北接池宣之地,西边和江西的豫章平原相交。南边是昔日的饶州,而向东则是皖南山地丘陵的东缘 - 杭州。

半城山半城水的杭州城无疑是古代中国对“天堂”的最好诠释。

它位于富庶的苏锡常地区的南端,是钱塘江的出海口,还是东南沿海丘陵的咽喉要道。

江南的鱼、米、桑、茶、丝、瓷、盐、木资源,杭州都有。这些都是古代农耕经济的命脉。

而它还有苏湖地区没有的山地、森林、水、矿石资源。可以说是江南巨富,文昌星落之地,和徽州的人文一水相承。

同时,这两个相邻的城市,还各有一个世界级的风景区:黄山和西湖。

很多不熟悉地理的人,还以为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地方,其实它们是近邻。是华东秀美河山中的翘楚。

这说明,尽管徽杭两个州府且仅仅是隔了一座天目山脉,却向来给人感觉相差巨大。

首先从气质上说,杭州像是江南人家的小家碧玉,而徽州则是大方温婉的徽州女人:一个灵动,一个端庄。

再从经济上说,杭州地区一直是国家最重要的“钱袋子”,不仅古代富裕,民国又有江浙财阀的支撑,现代更是一座准一线城市。

而一山之隔的黄山,虽然人文璀璨,但因为不允许发展工业、制造业,单靠旅游业故而从财富上说,和杭州有着天壤之别:

2020年,杭州市GDP达到16106亿元,而黄山市仅为850.4亿元。

这样的落差,在古代也是如此。无怪乎徽州古话说:前世不修,生在徽州。确实一山之隔,两个世界。

如此巨大的经济差距,势必会造成大城市的“虹吸效应”。所以自古以来,徽州一直都是杭州都市圈的一份子。

缺地少粮的徽州人如果在读书致仕,考取功名上没有所成。那就只有一个选择,向东出山,去苏杭闯一番事业。先从帮工做起,数年后或成小有名气的徽商一员。

《大明王朝1566》里,就有那么一集:

江南织造局奉命,抄了杭州首富沈一石的家,才获得了东南抗倭的军费。但沈一石倒下了,他手下的丝绸作坊还得有人接盘。

于是织造局又半哄,半强迫了,隔壁歙县的徽商们组团接手。尽管算下来,徽商们要亏太多,但最后还是替朝廷承担了压力。

可见,以抱团著称的徽商在明代时期,就是杭州的一股非常强大的资本力量。江南地区“无徽不城镇”的商业局面正是源自一批批徽人从山里走出,传帮带才打造出来的盛世。

到了清末,胡庆余堂的掌门人:胡雪岩更是以红顶商人、江南药王的身份登顶大清首富。不过可惜的是,最终他还是在商战中被盛宣怀打败。从此徽商在杭州的地位一落千丈。

但自从明初到清末的500年来,徽州人前赴后继奔向杭州,留下了太多关于徽杭之路的辛酸往事。

 

一个徽州人是怎样去杭州的

话说,交通是历朝历代的头等大事之一。没有交通,中央无法管理地方的行政、城防、赋税等等事宜。

可在先秦时期,中国的状态是诸侯林立、文化不通。各国自扫“门前雪”,是没有全国性大交通的体系。

直到秦代,实现了第一次的全国性统一。

为了管理广阔的领土,始皇帝先是下令修筑了北方边境的交通线路长城;又以咸阳为中心,开辟通往各地的驰道;其中还包括了专门方便军队转移运输的直道。

这才开始了古代中国的交通基建。

然而,这些交通大多数局限于关中、中原、华北等政治中心、平原地带。只要涉及到边远山川,还是因为生产力水平的原因而无法建设。

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近代。80年代后,中国的山区才开始有所开发。2000年后才开始突飞猛进。就说黄山,其第一条高速公路通车都是2004年的事了。

故而2000年之前,即使是安徽本省人要去黄山旅行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。要走很多山脊公路,盘山公路,翻越众多山岭才能到达。今人尚且如此,可想古代就更为不易了。

整个黄山市(徽州)就像一个口袋,外面的人进不来,而里面的人出不去。战争年代,这里是很好的避难所。和平年代,人们总要求生,赶考、行商,甚至通婚都要走出徽州。

走出去,要么翻山,太累。要么就要乘水而下,借助自然的力量走出这片被禁锢的土地。(徽的本意是用草绳束缚。)

 

出徽的水路

表面上看走出徽州的水路有很多:清溪河、秋浦河、昌江、乐安江、新安江 ... 但受限制的还是很多。

秋浦河在大洪岭北边,清溪河在黄山北麓,乐安江在五龙山南面。要到达码头,先要翻山越岭才可以。

只有昌江(也写作阊江)、新安江是发迹于山的南麓,可以从人烟聚集的谷地直接前往码头。但昌江的流向是西南,进入江西后再入长江,再到达苏杭地区,显然绕了一个大圈。

所以,一个徽州人想走水路去杭州,他只有一个选择就是由新安江顺流而下,最快也最便捷。

新安江发源于徽州的鄣山六股尖,向东而去在休宁纳入横江,在屯溪收了率水,而到了歙县又汇集了练江。然后从南源口、深渡南下到浙江境内。

经过淳安、建德、桐庐、富阳。这时候被称为富春江。从富阳到杭州,再注入大海,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钱塘江了。

黄山主要地区的城镇都和新安江水系相通。这就让出行方便了许多,从屯溪到徽城、深渡、街口,沿途几乎村村都有自己的码头。

而且在古代,没有修建千岛湖水库之前,新安江的江水流速是很快。故而徽、杭两地的水路交通非常热闹,可以说是轴轳千里。

不过新安江也有个不好的地方,就是姓氏家族之间有阶级壁垒。很多不允许上岸的渔民被称为“九姓渔户”便在新安江流域的各条江河、溪水上安家,以船为居。

由于新安江从歙县到淳安的路段,山高水远,至今仍然交通难修。以皖浙两省交界的街口镇为例。如果设置导航的话,从街口到街口游客码头,需要绕一百多公里才能开车到达。

这是一个很奇特的现象,在2020年来说。于是这里的百姓走街串巷,还要借助轮渡,颇有些水城威尼斯的感觉。

沿着这一段新安江,修建的公路,现在被称为皖浙一号公路。可以预见在古代,这条路应该是一条人行的古道。

因为新安江冲出白际山脉的束缚,为人们筑路节省了太多的劳动力。自然是要好好利用的。

可更多的,徽州前往杭州的古道,却只能靠先民们自己开凿,铺设和维护了。

那么徽州人步行去杭州,应该怎么走呢?

 

徽州古道

今天,从深渡码头买一张不到30元的船票,依然可以顺江前往杭州的淳安。

一路上可以包揽江畔特有的秀美风光:江水川流不息,山峰层峦叠嶂。沿途的码头热闹非凡,江上的轮渡熙来攘往,各个水岸边的小村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。

可并非所有人都会选择水路出行。因为水路不能取最短距离,必须要沿着水的走向行进,从距离上说,基本都是绕路的。

比如昔日的文豪 - 苏轼。他和弟弟去开封赶考。如果走陆路,是北上成都,再往东北方向去中原。但现实不允许,要翻越太多的山。

所以都是走的水路,要沿着岷江先南下到乐山、宜宾进入长江。再走长江到江汉平原,最后北上去开封。相当于是南辕北辙。

新安江也是如此,从徽州到杭州,顺江走就是一个U字型。

很多并非挨着江边,也没有大宗货物需要船来运输的百姓,如果去杭州,只需要翻几座山步行前往即可。

那这就要借助徽州千年的古道系统 ↓

从上图可以看出,徽州的古道是四通八达的。如果想再直观一些,看下图即可:

这张图,绘制的还仅仅是徽州古道里的主干道 - 由官方出钱修建的“官道”。其实徽州的古道还包括其内部的如蛛网般密布的小道。这些是大多是由乡绅们出钱修建,方便百姓出行。

由于徽、杭两地的纬度其实是相近的。那么从徽州向东,直线前往杭州就有一条主要的古道体系。

它先从徽州府出发前往昌化。这个盛产鸡血石的古镇已经是今日杭州的地界。可在过去,它是单独的昌化县。从唐代设置,到1960年才撤销。

昌化县在古代是属于临安府的。也就是说今日的临安区,其实在古代和杭州府是平级单位。所以,这条古道并不叫徽杭古道,而叫徽昌古道。

从昌化到杭州是一路的坦途,车马无阻。难点在于安徽段,要翻越界山 - 昱岭。

昱岭是西天目山脉的最南端,和白际山脉相接。而且是皖南山地和苏嘉杭平原的边际山岭,所以在三国时期,皖南的山越民族就在这个垭口修建了一座关隘以防御东吴的进攻。

徽州数个关隘里就数昱岭关最为出名。一方面它确实是得徽望杭的必经通道,另一方面它在《水浒传》里暴得大名,著名的故事“卢俊义大战昱岭关”就是发生在此。

当然小说里的都是虚构的。但现实里的方腊起义,昱岭关、乌龙岭、蜈蚣岭等两省交界的山岭还是真实发生过很多战争的。可以说是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的重要节点了。

昱岭的北边是西天目山的最高峰 - 清凉峰。清凉峰的西边是徽州的绩溪县,东边是昌化。那么绩溪人,就不必南下歙县,再走徽昌古道了。他只需要,翻过清凉峰下的伏岭等小山峰就可以了。

从绩溪的伏岭镇开始,穿过逍遥乡,到达临安的马啸乡。这是一条从清凉峰下穿越两省的古道,也就是近年来被包装的大火的徽杭古道。

杜鹃花开的徽杭古道

严格来说这条商业化的古道,是属于徽昌古道系统的,只是一条主线的分支。但绩溪是徽州的重要组成,加上徽商、徽厨这两大群体里的绩溪帮是非常强大,故而徽杭古道的名气和地位也逐渐增大。

这其中,最著名的应该就是徽商的巅峰代表人物,红顶商人 - 胡雪岩了。胡雪岩出生于绩溪的湖里村。很多人在描述他走出大山,去杭州闯荡的时候,就是走的徽杭古道。

但小编对此显然是存疑的。因为湖里村位于登源河河畔。而这条河向南流淌就和杨之河汇流成为练江,从而纳入了新安江体系。

也就是说胡雪岩从家里出发去行商,只需要乘舟而下沿着登源河 - 练江 - 新安江 - 富春江 - 钱塘江这条线路,就可以到达杭州。而不需要走徽杭古道到杭州。

至于返程,如果胡首富要回乡祭祖、探亲,则没必要逆流而上走新安江了。他可以从今天的清凉峰镇,反穿徽杭古道到达伏岭镇。再登舟溯溪而下,就可以到达自己魂萦梦绕的故乡。

如果这样推算的话,胡先生还是有可能走过徽杭古道的。但是,那些外出行商的徽州人,又有几个可以衣锦还乡的呢?要么在苏杭安家,度过一生。要么穷困潦倒,客死他乡,例如:胡雪岩。

百年以后,新安江水依然繁荣如初,徽昌古道早已成为车水马龙的高速公路。徽杭古道也是人头攒动,驴友们趋之若鹜。

然而,我们却已经想不起那些渐渐消失在历史里的身影。

请支持独立网站百合徽州网:转发请附链接http://517baihe.com/a/202103/353.html 。

本文话题: 徽商 徽杭古道

相关文章
  • 徽商四大行业之木商

  • 徽州歙县人叶文机创办中国近代四大药号

  • 徽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