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霞客上到天海的黄山那段路还在吗

作者:黄良顺 点击:2022-03-28 21:09:00

徐霞客两次游黄山,从百步云梯至天海,均有“天门”的描述,应为古“一线天”处,即鳌鱼峰南面石壁下...

鳌鱼峰自古为黄山前后山天险,现有“一线天”“鳌鱼洞”“鳌鱼新道”三条蹬道可通达,其中“鳌鱼洞”凿于明崇祯十六年(1643年)前后,“一线天”“鳌鱼新道”均于近现代开凿。那么在“鳌鱼洞”蹬道凿通以前,徐霞客两次登黄山,是如何绕过鳌鱼峰,到达天海的呢?当年他们走的路还在吗?

徐霞客游黄山日记

据明代王之杰(1606年)、吴日宣(1609年)、徐霞客(1616年、1618年)等人游记分析,1643年以前,从莲花峰底至天海的路径大致如下:自“莲花亭”下“百步云梯”,过“老僧入定”(古“一线天”),然后上行至容成峰与鳌鱼峰连接处,该段路径与现“鳌鱼新道”下段基本一致。然后再沿山坳下行“里许”,道分两支:一路为“至海(即“海子”,天海的古称)石级”,可上行至天海;一路横穿“小径”,翻山越涧后,与西线上来的白云溪古道相接,上可达石床峰(古“炼丹台”)、平天矼等处。徐霞客两次登黄山所走路径均为前者,吴日宣所走路径为后者。

2019年秋,我探寻了黄山西线古蹬道——白云溪古道。2020年4月,我们从容成峰峰腰出发,翻山越谷至“瑶台”,但未见“至海石级”。近日,跟随园林工作人员,再次下探鳌鱼峰西北面谷底,寻找这条明代的前后山咽喉要道。

上午8:30,我们在“鳌鱼新道”容成峰休息平台处进入山林,并沿山坳下行。山坳中间是雨水形成的溪涧,我们先沿溪左攀行,途中未见任何古道遗迹,百年古树随处可见,尤以黄山杜鹃为多。下行约200米,涧左山体渐陡,偶有石壁阻隔,已难攀行,故跨至涧右。继续前行不久,即发现疑似古道的块石,尽管这些“石阶”已布满绿藓,但人工凿痕明显,且成盘道状排列。

走过这段约50米的“古道”,到达鳌鱼峰西面石壁底部,即容成峰休息平台俯瞰的视野尽头处。此处山坳下方为断崖,徒手难以下行,我们便改道沿石壁中部断层处直接横穿。该断层处较为平坦,其宽度约5米,杂草灌木密集,中有一石突出,行走基本安全。从石后越过,见石壁下有一斜插上行石隙,且有人工垒砌的阶步。我们先过石隙,前行不远,又是峭壁断崖,故折返后从石隙之下的灌木林中横穿前行。

横穿林中约50米,未见任何古道遗迹。跨过一条山沟后,再次发现“石阶”,与前见相似。沿“石阶”下行约100米,到达谷底溪涧,未见任何缘溪而行的古道遗迹。我们在附近往返寻找古物近1个小时,才确定现在所走路径正是明代登临天海的古道,即王之杰游记中“遵鳌鱼峰折而右”所指的路径。

在这一个多小时里,我们先沿溪涧下行,约百余米,到达2020年探寻时发现的古建筑遗址处(即吴日宣游记中指的“净室”之一),也佐证了我们缘溪下行的这段路正是吴日宣称的“横山小径”,但未见古道,估计当时所称“小径”即为山中樵道,未砌石阶。

我们在古建筑遗址附近还寻找了古人游记中记载的其他景物。折返后,即沿这条“至海石级”一路登高至天海,登顶处为鳌鱼峰峰脊西面,即“鳌鱼新道”水池处。时间为下午1点,整个行程不足8000步。从谷底上行的古道路径基本沿水池之下的沟涧行走,全程约400米,其下段近200米、上段近100米尚有零星石阶,中段较陡,基本为峭壁,沟涧两边有灌木,尚可攀行,未见任何石阶或行走痕迹,古时可能是架木为梯的。

从容成峰下行,再从谷底上行至天海的这段古道,沿途可远观“百兽归山”“石柱峰”等胜景,但古道两边几乎没什么“风景”,这或许也是古人游记中,对这段古道少有笔墨的缘故。

徐霞客两次游黄山,从百步云梯至天海,均有“天门”的描述,这也是我此次寻找的目标。这段长约800米的古道上,仅距天海约50米处的沟涧右边有一巨石,中有“裂缝”,可容一人穿过,但与徐霞客所写的“两壁夹立,中阔摩肩,高数十丈,仰面而度,阴森悚骨”差异较大。由此可以推断,徐霞客所称“天门”应为古“一线天”处,即鳌鱼峰南面石壁下。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XfRCSzjWIp8Jx4PtuwEwXg

本文话题: 黄山风景区

相关文章
  • 2021年末黄山风景区精华景点西海大峡谷

  • 黄山的雪

  • -10.4℃!2021年11月黄山风景区出现大

  • 2021年十一假期黄山旅游攻略